Orbscan-Ⅱ角膜地形圖在圓錐角膜早期診斷中的價值
【摘要】 為評價Orbscan-II角膜地形圖在圓錐角膜早期診斷中的價值,對矯正視力好且裂隙燈顯微鏡檢查無陽性發現且行 Orbscan-Ⅱ檢查診斷為早期圓錐角膜患者10例(15只眼)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早期圓錐角膜患者患眼角膜中央屈光力、角膜最薄厚度、SimK值、I-S值、角膜前表面Diff值等均有改變,有助于診斷早期圓錐角膜。Orbscan-II角膜地形圖檢測是圓錐角膜早期診斷的高度敏感性分析的可靠方法。
【關鍵詞】 Orbscan-II 角膜地形圖 圓錐角膜 早期診斷
圓錐角膜(Keratoconus)是一類以角膜變薄和前突而形成錐形為特征的非炎癥性的臨床疾病,發病率報道從50/100 000到230/100 000不等[1],且發病年齡偏小,超過90%為雙側發病[2],無明顯性別差異,早期不易被發現。Orbscan-II角膜地形圖儀為一體式多功能眼前節分析診斷系統,可以在患者出現視力明顯下降及典型的臨床體征之前早期確診。我院準分子激光近視治療中心2000年3月—2008年7月共行準分子激光屈光手術術前檢查7452例患者,其中10例(15只眼)經Orbscan-II角膜地形圖診斷為早期圓錐角膜。我們將此1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旨在評價Orbscan-II角膜地形圖在圓錐角膜早期診斷中的價值。
1 資料與方法核心期刊論文發表
1.1 一般資料 診斷為早期圓錐角膜的10例(15只眼)患者,男4例(5只眼),女6例(10只眼),年齡18~28歲,平均23歲。矯正視力>0.8,平均近視度數(5.81±2.40)D,平均散光度數(0.84±0.81)D,且裂隙燈顯微鏡檢查無陽性發現;無角膜結膜炎癥、青光眼、葡萄膜炎史及眼底疾病的眼病,停戴軟隱形眼鏡>2周。患者行準分子激光屈光手術術前Orbscan-II角膜地形圖檢查后診斷為早期圓錐角膜,于6個月、1年后行隨訪檢查,確診為圓錐角膜,通過配戴硬性高透氧性角膜接觸鏡,阻止了病情的進一步發展。
1.2 方法 所有的檢查均由同一技師進行操作。每只眼角膜地形圖檢查均做3次,取重復性好的最佳圖像,對角膜前表面高度、后表面高度、前表面屈光力及全角膜厚度等指標進行分析。有因任何原因,如眼表干燥、眼球運動、眼球固視欠佳、眨眼等而不能獲得中央角膜的清晰的圖像時,均進行重復檢查,直到獲得清晰的圖像為止。
1.3 主要指標 角膜前后表面高度(Diff值)、角膜最薄點厚度、角膜中央屈光力、雙眼屈光力差值、模擬角膜鏡讀數(SimK)、角膜下方平均屈光力與上方的差值(I-S值)、3.0mm 區不規則性指標(3 mm zone Irreg)、3.0mm 區平均屈光度數(3 mm zone Mean Pwr)、3.0mm 區散光度數(3mm zone Asting Pwr)等。
1.4 評判早期圓錐角膜診斷標準 (1)角膜中央屈光力>46.5 D[3];(2)I-S值>1.26 D[3];(3)同一個體雙眼角膜屈光力之差>0.92 D[3];(4)角膜最薄點厚度≤460μm,雙眼相差≥20μm[4];(5)角膜前表面Diff值≥0.025,角膜后表面Diff值≥0.050[4]。
2 結果
2.1 角膜屈光力分布 角膜最大屈光力(47.72±3.63)D,其他部位角膜的屈光力分布仍按從中央到周邊遞減的正常分布規律。同一病例兩眼角膜中央屈光力的差值為(2.04±1.03)D。角膜屈光度最高點以下方和顳下方為主(12眼),占80%;其次位于顳上象限(3眼),占20%。
2.2 角膜地形圖其他參數 角膜最薄點厚度(429.33±66.37)μm,最薄點位于顳下象限11眼(73.33%)、顳上象限3眼(20%)、正下方1眼(6.67%)、鼻下象限0眼、鼻上象限0眼。SimK值為(45.71±2.89)D,I-S值為(5.42±3.98)D,角膜前表面Diff值≥0.025,角膜后表面Diff值≥0.050及3 mm zone Irreg、3 mm zone Mean Pwr、3 mmzone Asting Pwr分別為(4.02±1.33)D、(45.49±2.51)D、(3.75±1.95)D。
3 討論
圓錐角膜的特征是非炎癥性的角膜變薄、角膜張力下降、角膜局限性擴張致角膜前凸呈錐形和高度不規則的近視散光[5],是角膜屈光手術的禁忌證。疾病的中晚期可出現角膜變薄、水腫、瘢痕、Fleischer' s環、Vogt條紋(后彈力層皺褶線),Munson' s征等典型的臨床表現,所以此時診斷較容易[6],但會因角膜形態的改變造成嚴重的視力下降,如果出現角膜渾濁,穿透性角膜移植術是唯一的選擇[7]。然而圓錐角膜早期臨床表現主要為近視和不規則散光,診斷十分困難,如在早期出現不規則散光時及時配戴硬性高透氧性角膜接觸鏡治療即可矯正或使病情穩定,因此對圓錐角膜早期診斷意義重大。
Orbscan-II角膜地形圖儀利用裂隙光掃描原理,根據角膜及房水的生理性折射指數可以非接觸檢測方式提供角膜前后表面地形(高度)、角膜最薄點、角膜直徑、全角膜厚度及角膜前后表面曲率圖,為一體式多功能眼前節分析診斷系統,與傳統角膜地形圖相比,優勢在于能更好地描述角膜重要特征、顯示全角膜厚度,更準確反映早期圓錐角膜,是目前唯一可以探查角膜后表面異常及全面了解角膜厚度分布狀況的檢查系統[8]。
通過對本組早期圓錐角膜病例資料的分析,我們認為角膜中央屈光力是診斷早期圓錐角膜的敏感指標。本組早期圓錐角膜病例角膜中央曲率為(47.72±3.63)D一般大于46D,雙眼發病呈不對稱性,同一病例兩眼角膜中央屈光力的差值增大為(2.04±1.03)D,與診斷標準中該值>0.92D[3]相符。與宋小康等研究報道相同[6],角膜最大屈光力的位置不在角膜中央,而是位于圓錐的頂部,并被屈光力逐漸降低的同心圓所圍繞,屈光力的輪廓線呈不對稱的弓形。隆起的部位局限于1個象限,以顳下象限角膜中央部最多見。
角膜厚度尤其是角膜最薄點厚度的變薄亦是診斷早期圓錐角膜重要指標。本研究結果顯示早期圓錐角膜最薄點厚度(429.33±66.37)μm,并且早期圓錐角膜最薄點所在象限與角膜最大屈光力所在象限完全相同,二者所在位置基本相同。核心期刊論文發表
根據本組研究結果提示分析,由于角膜形態發生變化,角膜屈光力發生不均勻性的重新分布,早期圓錐角膜患者的I-S值、Diff值均顯著增加。本組研究中患眼的角膜前表面Diff值最小為0.025,最大為0.065;角膜后表面Diff值最小為0.050,最大為0.108。因此我們認為角膜前表面Diff值≥0.025,角膜后表面的Diff值≥0.050,提示早期圓錐角膜的可能性增大,需密切觀察,并且慎行準分子激光手術。
同時,在本組研究中我們發現3.0 mm Zone Irreg與3.0 mm Zone Astig Pwr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早期圓錐角膜表面的不規則性和角膜散光是由角膜頂點移位和角膜變薄所導致的。
由本研究結果可以看出,Orbscan-II角膜地形圖對于矯正視力好、裂隙燈檢查陰性、不能明確診斷的早期圓錐角膜患者,可以在患者出現視力明顯下降及典型的臨床體征之前早期確診,是圓錐角膜早期診斷的高度敏感性分析的可靠方法。因此臨床上對于高度懷疑早期圓錐角膜的患者應全面觀察、定期密切隨訪,以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參考文獻】
[1] Bechrakis N,Blom ML,Stark WJ,et al.Recurrent keratoconus[J].Cornea,1994,13:73-77.
[2] 姚勇,劉祖國,張梅,等.Orbscan角膜地形圖鑒別早期圓錐角膜的敏感指標研究[J].中國實用眼科雜志,2006,24(11):1162-1165.
[3] Rabinowitz YS,McDonnell PJ.Computer-assisted corneal topography in keratoconus[J].Refract Corneal Surg,1989,5(6):400-408.
[4] 王幼生.現代眼視光學[M].廣州:廣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349.
[5] Krachmer JH,Feder RS,Belin MW.Keratoconus and related noninflammatory corneal thinning disorders[J].Surg Ophthalmol,1984,28(4):293-322.
[6] 宋小康,桂曼蕓,何書喜,等.Orbscan-II角膜地形圖篩查早期圓錐角膜的研究[J].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07,21(10):734-736.
[7] 劉祖國.角膜地形圖學[M].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2001:75.
[8] 吳小影,劉雙珍,胡生發,等.近視患者準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鑲術前后OrbscanⅡ觀察[J].中華眼科雜志,2006,42(9):778-781.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 快速論文發表網(www.6scc.cn)本中心和國內數百家期刊雜志社有良好的合作關系,可以幫客戶代發論文投稿.
投稿郵箱:ksfbw@126.com
客服Q Q:
82702382
聯系電話:15295038833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