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憩室癌5例的診治
【關鍵詞】 膀胱;憩室;癌;膀胱鏡檢查; 膀胱切除術;病例報告
膀胱憩室癌臨床少見,但其臨床表現和診治具有一定的特殊性。1996年1月~2008年5月共收治5例(均經手術及病理證實),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患者5例,男性4例,女性1例,發病年齡62~80歲,平均71歲,發病時間1+~3年。全部患者均有肉眼血尿,男性4例均有下尿路梗阻癥狀,其中1例為前列腺增生行切除術后3年,無2次排尿史。術前膀胱鏡檢查其中4例發現有憩室并腫瘤,未發現膀胱結石或憩室結石。B超檢查發現有4例為憩室腫瘤。CT檢查4例為憩室合并腫瘤,其中1例可見盆腔淋巴結腫大。KUB檢查均未發現有膀胱結石。IVU檢查2例見有腎積水。全部患者均行手術治療,4例行膀胱部分切除術,另1例術中見腫瘤已浸潤直腸及乙狀結腸,故行膀胱造瘺。病理檢查:移行細胞癌4例,鱗狀細胞癌+移行細胞癌1例。術后生存﹥5年3例,3年1例。
2 討論
2.1 發病機理法律論文發表
膀胱憩室是由于先天性膀胱壁肌纖維排列反常,局限性薄弱,加之下尿路梗阻,膀胱內壓上升,膀胱壁自分離的逼尿肌束之間突出而形成。但也有先天性巨大憩室不并發尿路梗阻者[1]。臨床所見的膀胱憩室口相對較小而憩室底較大從而導致引流不暢,長期殘存尿液,發生感染。慢性感染導致角化性鱗狀化生發展,繼而發生癌變。
2.2 臨床癥狀
此病好發于50歲以上的患者,男多于女,本組男∶女為4∶1,可能系50歲以上男性下尿路梗阻較常見有關。其中1例為前列腺增生行切除術后3年,無2次排尿史。血尿是最常見的癥狀,與常見的膀胱癌無痛性肉眼血尿相似,由于憩室的形成與下尿路梗阻有關,故該病除血尿外還有排尿困難,并常伴有膿尿等泌尿系感染的癥狀。對于老年患者同時有上述癥狀出現者應考慮有膀胱憩室并腫瘤的存在。
2.3 診斷
膀胱鏡檢查是診斷此病最常見、最直接的檢查方法。膀胱鏡檢查時可直接觀察到憩室的部位、大小、數目及合并腫瘤的情況,如腫瘤突出到憩室口外可直接觀察到,如腫瘤較小而憩室口較大時可直接把膀胱鏡伸入憩室內觀察,但臨床上可出現腫瘤較大而憩室口較小時誤診為膀胱癌而遺漏憩室的診斷,在手術中才發現為憩室癌,本組有1例就出現上述情況。故在行膀胱鏡檢查時膀胱須充盈一定量的液體才不會遺漏該診斷。
B超是診斷該病的另一個較常用的方法,在聲像圖上出現囊樣無回聲區,與膀胱之間有膀胱壁相隔,有憩室口與膀胱相通。憩室大小不一,憩室內可探及腫瘤相應的聲像圖。故在行超聲檢查時應把探頭對準憩室口移動體位可以觀察到膀胱內沉淀物向憩室內漂移,同時超聲檢查可發現有無腎積水。因膀胱憩室容易被超聲檢出,加之該檢查為無創傷性,故較膀胱鏡或其他影像法更為便捷,應為首選。職稱論文發表期刊
CT對膀胱憩室及腫瘤具有較高的準確性,可表現為軟組織、固定或帶蒂腫物,增強掃描時腫物有強化,憩室壁或頸部厚,肌層發育不良或缺損。但由于膀胱憩室腫瘤較少見,容易漏診。CT檢查在患者有下尿路梗阻無法行膀胱鏡檢查時更為重要。本組的發現率為80%。
膀胱造影可發現膀胱憩室,有時因造影劑的掩蓋容易遺漏腫瘤,此外如果腫瘤生長充滿憩室,造影劑不能進入憩室顯示其輪廓,也不能提示該診斷。KUB檢查只能明確有無合并結石無法發現憩室,文獻上報告的個案基本上均合并有結石,但本組患者均無結石的發現。
2.4 治療
膀胱憩室癌的治療因有憩室的存在故行膀胱部分切除為主,必要時同時解除下尿路梗阻,經尿道憩室內腫瘤電切基本不采用,因憩室壁肌層發育不良,容易出現膀胱穿孔或腫瘤殘留。本組5例中的4例行膀胱部分切除術。但如在術中發現周圍浸潤明顯可行姑息性膀胱造瘺,本組中的1例就屬于該情況。因憩室癌的發生與感染有關,故其病理結果與常見的膀胱癌病理不太一致,如混合性癌也較常見,而混合性癌的預后比移行細胞癌差[2,3]。本組此例隨訪時間較短,預后有待進一步觀察。
【參考文獻】
1 黃澄如. 泌尿生殖系先天性畸形. 見:吳階平主編. 吳階平泌尿外科學[M]. 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5. 501.
2 王振林,王新生,楊繼旭,等. 膀胱憩室癌臨床分析(附五例報告)[J]. 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04,25(1):3335.
3 黃紅星,余剛.膀胱憩室腫瘤的診治體會[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7,6(2):9091.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 快速論文發表網(www.6scc.cn)本中心和國內數百家期刊雜志社有良好的合作關系,可以幫客戶代發論文投稿.
投稿郵箱:ksfbw@126.com
客服Q Q:
82702382
聯系電話:15295038833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