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髖關節置換術后并發癥的護理體會
【摘要】 探討老年髖部骨折患者置換術后護理措施。應根據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預防和控制并發癥,同時加強心理護理。本組患者的合并癥經術前準備、術后處理相對穩定,所以老年患者加強護理是提高手術成功率、減少并發癥和降低病死率的重要保證。
【關鍵詞】 老年;髖關節置換;并發癥護理
隨著人口的老齡化,老年性骨質疏松癥、外傷所致的股骨頸骨折病人相應增多,使病人喪失行走功能,長期臥床易誘發多種并發癥,增加了護理的復雜性及難度。為使患者早日康復和度過危險期、降低病死率,迅速重建髖關節的解剖結構,恢復功能,解除疼痛,是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根據患者全身健康狀況、骨折類型及移位程度、骨的質量和年齡等因素,專家多建議使用人工關節置換。髖關節置換術可以使此類病人避免長期臥床,早期恢復功能。我院骨科對31例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進行了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現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我科收治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31例,男性19例,女性12例,年齡60~73歲,平均64.5歲。受傷原因:21例為平地滑倒或絆倒,3例由床上或椅上跌下致傷,2例爬樓梯跌傷,5例為車禍傷。骨折部位:左側20例,右側11例。經精心治療和護理,出院時X線拍片示31例均對位對線良好,療效滿意。
2 護理體會核心論文發表網
2.1 預防下肢靜脈血栓形成 老年患者由于術后體位限制,活動少,血液回流不暢,以及手術的出血,血液濃縮,易引起靜脈血栓的形成;手術導致靜脈壁損傷、手術創傷、術中及術后血漿滲出等使血液凝固性亢進等原因,易形成下肢深部靜脈血栓[1]。病人術后返回病房,立即在其患肢下墊一軟枕,將患肢抬高,促進靜脈回流,直至病人下地活動。給患肢穿高彈襪(長度從足部到大腿根部),指導病人盡早活動患肢,初始被動推動按摩下肢肌肉,然后逐漸進行踝關節背伸、跖曲、股四頭肌收縮等,以促進血液循環。術后第2天開始常規給予低分子肝素類藥物皮下注射。術后早期使用抗凝藥物是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主要方法。嚴密觀察患肢腫脹程度、皮膚顏色、溫度、淺靜脈充盈情況等。
2.2 預防出血 髖關節置換手術創傷大,并且術后一般使用抗凝劑,使出血的可能性增加,所以術后必須嚴密觀察脈搏、血壓的變化及傷口敷料滲血情況。定時擠壓負壓引流管,保持引流通暢,觀察引流液的顏色、性質、量,防止出血過多。
2.3 預防脫位 脫位原因與假體植入位置不正確、術后早期康復訓練不當或不正確的體位活動有關[2]。故病人術后保持仰臥位,足尖向上,穿防旋鞋,兩腿間放軟枕,患髖避免內旋、內收,屈髖不宜超過90度,并保持外展中立位,以免脫位。術后放置便盆時注意保護患側髖關節,防止外旋和內收動作[3]。密切觀察病情,若患肢劇烈疼痛,雙下肢出現長度不等或呈過度外旋,則高度懷疑脫位,應立即報告醫生,緊急處理。
2.4 呼吸道感染的防治 發生股骨頸骨折后,患者抵抗力降低,易發生呼吸道感染,要鼓勵患者在床上做擴胸運動,深呼吸,輕微活動上身,拍背,及時咳出痰液,增加肺活量。天涼時特別要注意保暖,以防著涼,保持房間空氣新鮮,地面濕式清掃,防止塵土飛揚。
2.5 褥瘡的預防 患者股骨頸骨折后再加手術創傷使身體衰弱不能自主活動,患者很容易發生褥瘡,應加強護理,仔細觀察身體受壓部位皮膚情況,減少骨突處的受壓,保持床鋪的整潔干燥,做好皮膚的清潔護理,同時注意翻身時向健側翻,兩腿之間置一枕頭,保持患肢外展位。教會患者自主翻身法,即患者以頭枕部、雙肘部和健側足跟為支點,屈膝45°,抬起胸腰部及臀部,離開床面[4]。按摩受壓部位,每日給患者進行溫水擦浴2~3次,通過溫水擦浴,患者全身血液循環加速,毛細血管擴張,增加皮膚抵抗力。經過熱敷、按摩、肢體活動等促進血液循環有利于預防嚴重并發癥。
2.6 泌尿系感染的防治 老年男性患者并存前列腺肥大引起尿潴留,易使細菌繁殖生長;前列腺液減少,可降低尿道抗菌能力。女性更年期后患者雌激素減少,尿道黏膜發生退行性改變,陰道pH值相對升高,難以抑制局部細菌生長,細菌容易由尿道逆行至膀胱引起感染。術后即行留置導尿,鼓勵患者多飲水,定時開放導尿管排尿,定時沖洗膀胱,嚴格無菌操作,每天清潔會陰部皮膚,遵醫囑使用抗生素預防泌尿系感染。
2.7 便秘的防治 患者骨折后臥床,排便習慣發生了改變,加上患者病后食欲減退,飲食量減少,很容易造成便秘,致排便困難。此時應囑患者多食纖維素含量高的易消化的食物。
2.8 心理指導 患者術后往往因刀口疼痛而有焦急煩躁心理,拒絕醫護人員,不能和康復師很好地配合。在進行早期康復鍛煉時,護士應注意觀察患者的心理反應,用鼓勵性語言對患者的每一個動作都給予耐心的指導和肯定,使患者樹立自信心,自覺地進行練習。每日了解患者的康復鍛煉情況,如關節活動度等,與患者一起制定合適的康復計劃。做好患者家屬工作,使家屬能夠主動參與患者的康復鍛煉,以利于出院后康復鍛煉的繼續。組織患者之間交流、互相介紹鍛煉感受和經驗,以提高鍛煉效果。
2.9 康復指導 老年股骨頸骨折是一種需要較長時間康復的疾病,術后康復大多在家中進行,因此要向患者及患者家屬講解相關醫學知識,為患者制定功能鍛煉的方案。早期功能鍛煉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增加肌肉力量,預防關節囊粘連和萎縮,軟化瘢痕,是術后髖關節康復的重要因素。康復鍛煉應遵循個別對待原則、全面訓練原則及循序漸進原則。一定要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進行肢體功能鍛煉,且患肢處于功能位,掌握髖關節活動的角度,避免意外發生。要通過耐心細致的心理護理,解除患者的焦慮和抑郁心理,提高戰勝疾病的信心,使其關節早日恢復正常的功能。教育類論文發表
3 小結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相應提高。然而,髖部骨折常常是老年人的一個致命性損傷,在高齡患者中保守治療,不但給患者自身造成了身心痛苦,而且也給家庭帶來了沉重的護理負擔。通過髖關節置換術,有針對地預防和控制術后并發癥,加強心理護理,可有效降低手術風險,減少并發癥和病死率,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 樸瑩,陳耀.老年患者術后恢復期猝死原因分析及預防[J].護理學雜志,2000,15(11):672-673.
[2] 許杰,馬若凡,丁悅.全髖關節置換術后脫位危險因素分析及防止措施[J].嶺南現代臨床外科,2003,3(2):122-124.
[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 快速論文發表網(www.6scc.cn)本中心和國內數百家期刊雜志社有良好的合作關系,可以幫客戶代發論文投稿.
投稿郵箱:ksfbw@126.com
客服Q Q:
82702382
聯系電話:15295038833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