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傷合并重型顱腦損傷的護理
【摘要】 總結58例合并創傷的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的護理措施,包括迅速暢通呼吸道、積極糾正休克、嚴密的病情觀察、并發癥的觀察及護理,認為迅速有效的急救和嚴密的病情觀察及護理,是搶救患者生命,促進康復、減少并發癥發生的根本保證。
【關鍵詞】 創傷;重型顱腦損傷;護理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車禍傷、建筑工地意外傷、井下作業受傷等,合并創傷的重型顱腦損傷臨床上呈明顯上升趨勢;颊邞し磻獓乐亍閺碗s、變化快、傷勢重、休克發生率高、死亡率高等,迅速有效的急救和嚴密的病情觀察及護理是搶救成功的關鍵,現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我院2005年6月至2009年5月收治58例合并創傷的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男49例,女9例,年齡7~56歲,平均年齡37歲,合并胸部損傷17例,合并空腔臟器損傷穿孔5例,合并實質臟器損傷6例,合并脊柱骨折6例,合并四肢骨折24例,合并2個以上損傷部位19例。其中車禍傷32例,墜落傷9例,井下砸傷及墜落物砸傷17例。治愈51例占87.9%,死亡7例占12%(其中嚴重腦挫傷及腦干損傷死亡5例,嚴重肺部感染致呼吸功能衰竭死亡1例,因失血性休克死亡1例)。
2 護理
2.1 急救護理
2.1.1 暢通呼吸道
迅速將患者安置于搶救室,病員常因意識障礙,不能有效清理呼吸道而導致呼吸道梗阻,應置病員于側臥位或平臥位頭偏向一側,托起下頜,開放氣道,應盡快用手摳或吸引器清除口腔的分泌物、嘔吐物、異物、血塊等,立即吸氧4~6 L/min,必要時配合醫生放置口咽通氣道或氣管插管、氣管切開,呼吸減弱或潮氣量不足者,應及時準備呼吸機輔助呼吸。
2.1.2 糾正休克
建立雙組靜脈通道,快速補充血容量,是有效糾正創傷性休克的關鍵措施。選擇18-22號靜脈留置針,選擇肘正中靜脈、頭靜脈,必要時可選擇頸靜脈,一般先輸晶體液,再輸膠體液,急診合血、輸血。應密切觀察病人的意識、皮膚色澤和溫度、尿量變化,動態監測脈搏、呼吸、血壓、CPV、尿量與尿比重等,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生,根據情況調整補液量。要避免在受傷肢體建立靜脈通道。開放性損傷及有活動性出血者給予包扎、壓迫止血,并進一步行清創處理。
2.1.3 迅速判斷傷情 電力論文發表
協助醫生盡快詢問受傷經過、查體,邀請相關?茣\、參與搶救。抽取血標本,在患者無緊急致命的的情形下,盡可能做出重點的輔助檢查。迅速留置尿管,安置床旁心電監護。
2.2 顱腦損傷的病情觀察與護理
應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意識、瞳孔、肢體運動等變化。顱內血腫表現為一側瞳孔進行性散大、對光反應遲鈍或消失;腦疝早期,一側瞳孔先縮小繼續而又散大,光反應差,病人意識障礙加重。當有顱內血腫體征出現時,應立即報告醫生,并快速靜脈滴注20 %甘露醇250 mL降低顱內壓,積極做好開顱手術的準備,送手術室行開顱減壓血腫清除術;有頭皮裂傷、頭皮撕脫傷者,應立即包扎傷口,壓迫止血,并進一步配合醫生清創縫合。嚴重腦挫傷、腦干及丘腦下部損傷可出現中樞性高熱,給予亞低溫治療控制高熱,以降低腦代謝和腦耗氧,防止腦水腫[1]。在亞低溫應用過程中,特別要重視呼吸機應用及呼吸道管理,加強生命體征監測和顱內壓監測。
2.3 合并創傷的病情觀察與護理
2.3.1 合并胸部損傷
重點監測病員有無呼吸困難、面唇發紺、血氧飽和度低、脈搏快弱、四肢冷、血壓下降氣促等情況,以及早發現有無氣胸、血胸、心包填塞、肋骨骨折等。必要時協助醫生做胸腔穿刺或胸腔閉式引流,行胸腔閉式引流者要注意保持引流通暢,防止管道滑脫,觀察引流液的性質及量,保持呼吸道通暢。
2.3.2 合并腹部損傷
要嚴密觀察面色、血壓、脈搏、腹部體征,及時采取血標本,以了解血紅蛋白、紅細胞、白細胞的動態變化,必要時協助醫生做腹腔穿刺、腹部B超檢查等,以及時發現有無實質性或空腔臟器損傷,有緊急手術指征者做好相應術前準備,及早行剖腹探查術。
2.3.3 合并管狀骨骨折
應妥善固定,尤其是股骨骨折,妥善穩固的固定,不僅能減輕疼痛對患者的影響,也能減少脂肪栓塞的發生;注意觀察有無血管、神經的損傷、患肢血循環情況。如患肢腫脹加重,遠端發生血循環障礙,應警惕筋膜室綜合征發生,要立即報告醫生,并做好切開減壓的準備。本組發生筋膜室綜合征1例,經及時切開減壓后好轉。
2.3.4 合并脊柱骨折
應觀察肢體的感覺、運動、反射等功能,對于頸椎骨折并有脊髓損傷的患者,尤其要注意體溫和呼吸的變化,妥善固定頸部,加強基礎護理,翻身時要防止脊柱扭曲,使用軸線翻身法,每2~3 h翻身1次,預防壓瘡的發生。
2.4 并發癥的觀察及護理
2.4.1 上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是重型顱腦損傷的常見并發癥,應遵醫囑及早使用雷尼替丁、西米替丁氫氧化鋁凝膠等藥物預防出血,注意觀察病員有無嘔吐咖啡色胃內容物或解柏油樣大便、腹脹、腸鳴音消失等情況,發現異常要及時報告醫生處理。本組發生上消化道出血2例,經及時處理后,出血停止。
2.4.2 肺部并發癥 工程師論文發表
重型顱腦損傷后,因肺實質多有淤血水腫,吞咽、咳嗽反射減弱或消失,呼吸道分泌物不能排出,加之吸痰操作,機體免疫力降低等因素易發生肺部感染,嚴重肺部感染可導致呼吸功能不全,危及病人生命[2]。表現為體溫升高、痰多甚至膿痰、肺部聽診有濕羅音、氧飽和度低等。因此,應隨時清除口腔及呼吸道的分泌物、嘔吐物、血塊,以免呼吸道堵塞;行氣管切開的病員,吸痰時應嚴格無菌操作,應分別使用一次性吸痰管吸盡鼻腔、口腔及氣管內的痰液,避免將鼻腔、口腔的細菌帶入氣管和肺部;每2 h翻身、扣背,以利痰液松動,容易吸出。應每日聽診肺部,注意觀察體溫變化、痰液性質顏色、氣味及量并做好記錄,發現異常要及時報告醫生處理。本組病例發生肺部感染3例,經有效吸痰、霧化吸入、及時調整抗生素等治療,治愈2例,死亡1例。
2.5 管道護理和基礎護理
2.5.1 管道護理
患者常安有多根引流管,如腦室引流管、胸腔閉式引流管、創腔引流管、尿管等,應準確觀察記錄引流液的顏色、性質及量,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折疊、扭曲,保持引流通暢,每日更換引流袋,嚴格無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
2.5.2 落實基礎護理
積極預防口腔感染、泌尿系感染、呼吸道感染及壓瘡等。每日口腔護理、尿道口護理2次,每2 h翻身、扣背,保持皮膚及床單元清潔、干燥,氣管切開者,應加強氣道濕化,用生理鹽水濕紗布覆蓋氣管導管,定時向呼吸道內滴入濕化液,每日行超聲霧化吸入2次,以稀釋痰液,易于吸出。
3 小結
合并創傷的重型顱腦損傷,病情嚴重、復雜、多變、死亡率高,護理人員必須具備較強的應急能力、敏銳的觀察力及高度的工作責任心,通過積極有效的搶救、認真細致的觀察和精心周到的護理,才能即時搶救生命,減少并發癥,促進康復。
【參考文獻】
[1] 丁玉蘭,金穎,段杰.實用神經外科護理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 快速論文發表網(www.6scc.cn)本中心和國內數百家期刊雜志社有良好的合作關系,可以幫客戶代發論文投稿.
投稿郵箱:ksfbw@126.com
客服Q Q:
82702382
聯系電話:15295038833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