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居藏族由高原進入更高海拔地區誘發高原腦水腫1例
【關鍵詞】 世居藏族 高原 更高海拔地區 誘發 高原腦水腫
高原腦水腫(High altitude cerebral edema HACE)即高原低氣壓性缺氧導致腦組織含水量增多所引起的腦體積增大和重量增加。患病人群通常可分為:(1)從低海拔地區急速進入高海拔地區后發病的人群,患病率較高;(2)從高海拔地區迅速進入更高海拔地區后發病的人群,此類發病人群發病率較低,約占總發病率的1%~2%;(3)另一類則為久居高原者,在過勞、上感、劇烈運動、精神劇變或有較為嚴重的基礎性疾病等因素的誘發而發病的人群[1,2]。而在以上情況中,世居藏族更為少見。現就此次發現的世居藏族由高原進入更高海拔地區誘發高原腦水腫1例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高級會計師論文發表
患者,男,65歲,系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海拔3500m以上)世居藏族。主因乘火車進藏,途經當雄(平均海拔4200m)即感頭昏,抵達拉薩(海拔3650m)過勞后頭昏加重,并出現頭痛,呈持續性脹痛樣,以頂、顳部尤甚。同時伴有陣發性心慌、胸悶、氣促,以活動后明顯,經平靜休息后有所好轉。患者未重視上述不適,因過度勞累,頭昏、頭痛逐漸加重,且伴有陣發性嘔吐,嘔吐物為胃內容物,量少,呈噴射狀。直至入院前8h,患者開始出現表情淡漠、意識模糊、呼之不應、小便失禁。患者既往無其他特殊病史。入科查體:T 36.4℃,P 90次/min,R 20次/min,BP 120/70mmHg,經皮測血氧飽和度為43%,急性缺氧面容,意識模糊,呼之不應,雙側瞳孔等大等圓,直徑約3mm,對光反射靈敏。口唇發紺明顯,頸軟無抵抗,心、肺及腹部無異常體征。神經系統:生理反射正常存在,雙下肢巴彬斯基征陽性。查頭顱CT示:輕度腦水腫表現;血常規示:WBC 12.5×109/L,N 77.34%,L 16.14%;生化、腎功、血糖無異常。入院診斷:高原腦水腫。診斷符合我國高原病診斷標準[3]。入科后監測生命征、血氧飽和度,并予以持續吸氧、抗感染、脫水、利尿、對癥等治療。患者缺氧癥狀逐漸改善,血氧飽和度由入院時的43%逐步升至96%并保持平穩。患者意識逐漸恢復,對答切題,言語流利,訴活動后略感胸悶,無其他特殊不適,查體心肺及腹部均無異常體征,治愈出院。
2 討論
高原腦水腫是急性高原病中最嚴重型之一,它實際上就是人體對缺氧環境的不適應,造成腦組織缺氧,加之患者由于世居高原,思想上對這種疾病的認識程度不足,而未行及時治療措施,造成缺氧進行性加重而引起嚴重腦功能障礙,出現嚴重神經精神癥狀、甚至昏迷和(或)共濟失調。具有如下基本特征:(1)顯著的低氧血癥;(2)明顯而嚴重的神經系統異常表現:如劇烈的頭痛、惡心、頻繁嘔吐以及腦皮層功能紊亂或意識障礙,可出現生理反射異常及病理反射;(3)腦脊液檢查有壓力升高>1.76kPa(180mmH2O),蛋白可有輕度增高,而余項正常;(4)可見眼底視網膜和(或)視乳頭水腫,可有滲出,點片狀或火焰狀出血,中心靜脈淤滯;(5)腦電圖均異常;(6)頭顱CT及MRI可見腦水腫征象;(7)病理檢查均見到腦水腫存在,大腦表面及腦膜血管明顯擴張充血,腦實質高度水腫,散在灶性出血以及腦軟化等。該病的發生與性別、年齡無明顯關系,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但在冬春季節較高,這可能與該季進入高原的人群較多,且此季高原氣候較惡劣有關,其發病最多的海拔多在3700~4500m。高原腦水腫的發病率雖不及高原肺水腫高,但其起病急驟,病情危重,常合并高原肺水腫、嚴重感染、心衰、多系統器官功能衰竭以及并發腦出血等,病死率高。本例患者為世居藏族,且久居高原,進入更高海拔地區后,由于勞累而誘發高原腦水腫。對于高原世居藏族,患高原腦水腫的病例報道較少,因此,不能忽視,在臨床應緊密結合病史,抓住臨床典型特征,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其救治成功的關鍵。
【參考文獻】醫學論文發表網站
1 李素芝,高鈺琪,劉厚東,等.高原疾病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40-41.
2 牟信兵,李素芝,王學凱,等.高原病學.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2001,160.
3 高原醫學雜志編委會.我國高原命名、分型及診斷標準(中華醫學會第三次全國高原醫學醫學學術討論會推薦稿).高原醫學雜志,1996,6(1):2-4.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 快速論文發表網(www.6scc.cn)本中心和國內數百家期刊雜志社有良好的合作關系,可以幫客戶代發論文投稿.
投稿郵箱:ksfbw@126.com
客服Q Q:
82702382
聯系電話:15295038833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