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養成教育研究的回顧與反思

作者:時間:2010-06-26 10:01:45  來源:  閱讀次數:2638次 ]
 論文摘要:本文運用文獻研究方法,回顧了養成教育研究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歷的肇始階段、問題導向階段、理論縱深發展階段。從養成教育的定義,研究的學術獨立性,成果的形式、數量 和質量等方面對養成教育展開反思。
  論文關鍵詞:養成教育研究;回顧;反思
  新中國以來的養成教育研究肇始于上世紀8O年代末,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擴 大、思想政治教育形勢的發展和黨對養成教育的倡導,養成教 育研究逐漸成為學界的一個熱點問題。通過它,我們可以以另一種視角來審視和改進思想政治教育,其積極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一、養成教育研究歷 程的回顧
  改革開放以來,國內最早的養成教育文獻出現于1988年(據中國知網教育網鏡像登錄入口所查,文獻數據來源下同),至今20余年的 時間里,黨中央關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文件對養成教育研究的興起、發展和繁榮,起了主導性的推動作用。筆者對養成教育研究的歷程作一階段性劃分。
   1.養成教育研究的肇始階段
  1998年8月,《企業管 理》發表了一篇名為《養成教育》的文章,文章內容主要以“養成教育”來探討企業職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問題,這是改革開放以來能查到的最早探討養成教育的文 獻。1988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發出《關于改革和加強中小學德育工作的通知》,在這份中央文件中兩次提到養成教育,“中小學教育階段是青少年兒童長 身體知識的時期,是對他們進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質和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最佳時期”,“德育對中小學生特別是小學生,更多的是養成教育”。應該說,當今學界 探討的“養成教育”,現代含義上的倡導肇始于此。這份中央文 件直接影響了養成教育研究的發端,1985年至1990年的l0條文獻中,有9條是在這個文件出臺之后的1989年和1990年公開發表的。
   2.問題導向研究階段
  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到2003年前后,不僅養成教育研究的成果大量涌現(1995年至2003年共搜索文獻654 條),且研究的內容和方向有了很大的轉變。這期間的變化自然和黨 的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方針有很大關系。1996年10月10日,黨的第十四屆六中會全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若干重要問題的決議》, 在決議中雖然未明確提出“養成教育”,但是,兩次提到了“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
  3.理論縱深發展階段
  進入2004年,中共 中央、國務院在2月份頒發《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指出:“堅持知與行相統一的原則。既要重視課堂教育,更要 注重實踐教育、體驗教育、養成教育,注重自覺實踐、自主參與”。這一中央文件的出臺不僅促使了研究成果的大量涌現,而且使這一時期的養成教育研究呈現出許 多新的表征:其一,出現了許多養成教育方面的專著,如王金華先生的《大學生道德養成教育研究》,李巍《給養成教育以實效》等。其二,以養成教育為題撰寫的 學位論文大為增多(2003年至今學位論文數量達126篇),且對養成教育的基本理論的探討也較為深入,如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度優秀碩士論文《青少年 道德行為養成教育問題研究》等。其三,養成教育作為一種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或思想向多個學科領域擴展。如謝啟文的《陽光家園中艾滋致孤兒童養成教育探析》 是養成教育和社會工作的結合,養成教育呈現出向其他學科蔓延和擴張的趨勢。其四,養成教育的研究呈現出學科交叉,向理論縱深發展的勢頭,一批學術積累較為 深厚的學者在較深的理論層面開始探討養成教育。如唐凱麟先生和劉鐵芳博士合著的《價值啟蒙與生活養成——開放社會中的德性養成教育》從倫理學和哲學的角度探討德性的養成,徐浙寧博士從多學科綜合的角度探討微觀的 養成教育。其五,涌現了以“養成教育”為專欄的學術期刊,這方面的代表是上海社會科學院主辦的《當代青年研究》,這為養成教育研究的開展提供了一個 相對同定的學術陣地。其六,召開了全國性的養成教育研討會學界在中國福利會少年宮和河南師范大學召開了兩屆以“養成教育”為主題的全國性學術研討會,且規 模較大.來自各個省市的哲學、社會學、倫理學、教育學、心理學、醫學等領域包著名專家、學者與會,這對養成教育研究的繁榮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總 之,2003年以來的養成教育研究,無論從廣度還是深度上都呈現出與以前不同的局面。

  二、養成教育研究存在的問題與反思
   盡管我們在養成教育研究方面取得一些許成績,其存在的問題或成績的背后昕隱喊的危機都值得我們認真總結.并加以反思,以期能更好地前行筆者選取其中的幾個問題展開探討
   1.關于養成教育的定義
  關于養成教育的定義或含義,學界至少有七種不同的理解:
  其一:把養成教育等于單純的習慣教育。如楊 雄認為“養成教育通俗地說,就是青少年形成好習慣的訓練與習得之過程”川持這種觀點的還有林格、孫云曉、謝亞南、關鴻羽、花菊香、賀利中、連福鑫、曹承慧 等學者,人數較多。習慣不僅僅包含道德習慣,還包括學習習慣、思維習慣等,因此,等同于習慣教育的養成教育也不應該把其內容局限于道德教育。
   其二:把養成教育等同于教育如魏莉莉認為,養成教育是通過社會、學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協同教育和影響,綜合多種教育方法和途徑,全面培養青少年認知、情 感、意志、行為的綜合能力,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教育。曾燕波認為,養成教育,是根據一定社會或階級的規范、培養目標及養成要求,通過教育者的教育培養和 青少年的學習修養,形成適應未來社會需要的全面素質。這類概念界定既注重社會、學校、家庭等多種教育途徑和方法,又強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雙方,實際上是把 養成教育等同于教育,既包括德育,吐王包括智、體、美、勞等方面?這種觀點是一種大養成教育,把后天養成的人的素質都歸于養成教育,和教育的概念等同起 來,顯得過大和籠統,失去了養成教育存在的意義。
  其三:僅僅把養成教育作為德育的一種方法或途徑。劉春魁認為養成教育是一個傳統的教育方 式,又是一個新的課題。他從“養”和“養成”的起源與發展出發,指出養成教育是通過嚴格管理、規范行為、長期踐行、外在培養與自我內化等多種教育手段,進 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種重要途徑。其具備規范性、實踐性、長期性、形成的超前型和效益的滯后型等特征。閆玉認為,養成教育是對學生進行倫理道德教育,提高其 個人修養、培養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的重要教育方式。把養成教育作為德育的一種方法或途徑也不無道理,只是這種概括并未對養成教育存在的獨特性給 予述說,難以令人信服。
  其四:把養成教育等同于德育或者思想政治教育,或者把其看成是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進或補充,持此種觀點的學者也不 在少數。例如譚松賢認為,所謂養成教育是指綜合多種教育方法和途徑,按照一定的道德規范、行為準則培養一個人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的教育。它以社會公德、 基本道德和言談舉止、待人接物及品行能力的基本規范為主要內容,以兒童和青少年為主要對象。其認為養成教育包含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兩個方面的內容,在方法 上也采用多種方法和途徑。持這種觀點的還有張帆、趙群慧等學者。其強調一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上,二是養成教育的內容和途徑都比較全面,實質把養成教育 放在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補充的地位。
  其五:強調養成教育是一種“自我教育”,這是徐浙寧博士在養成教育微觀意義上的概括,認為養成教育的微觀 意義在于促進個體的自我發展幫助個體實現自我整合。這種觀點雖算不上宏觀整體上的定義概括,但是作者明確地提出了養成教育應該包含“自我養成”“自我整 合”的觀點,因此,筆者把此觀點單獨列出。
 其六:從“價值啟蒙”和“生活養成”兩個方面進行界定。唐凱麟、劉鐵芳認為,個體道德德性的形成包括個體道德理性的養成和個體道德行為習慣的養成兩個過 程。同理,養成教育也包含兩個過程,即個體道德理性的啟蒙教育 和個體道德習慣的養成教育。前者是后者的精神基礎,后者是前者的生活外化,這兩個方面統一于養成教育之中。這種概念概括從人的內心理性和外在行為習慣兩個 方面進行界定,也使養成教育的提出具備了一定的特殊性,較為全面和科 學。但是,在闡述二者之間的關系時“養成”的使用有重復、混亂之嫌,細微之處值得商榷。
  其七:把養成教育定義為生態教育。林德宏認 為,教育方式是生存方式的一部分,教育原本具有生態性,養成教育有利于教育向生態性教育回歸。其基本任務是傳授共識和培養個性,個性的培養主要靠“自我養 成”“自我培養”。雖然,作者并未在完整的概念意義上界定養成教育,但是其給予養成教育生態意義的內涵卻非常新穎。其在個性培養上賦予其“自我養成”“自 我培養”的含義也值得肯定。
  2.關于養成教育研究的學術獨立性
  對于學術研究而言,沒有獨立性就沒有思想,沒有創造性。恩格斯 在《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中對“純學術研 究”有過精辟的論述。恩格斯把其評價為一種“在理論上毫無顧忌的精神”,“在這里,沒有對地位、利益的任何顧慮,沒有乞求上司庇護的念頭。”養成教育研究 缺乏學術獨立性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過分依賴黨的方針政策。通過回顧,可以發現幾乎每次黨的關于養成教育文件的出臺,都促成了養成教育研究成果數量 的大增。養成教育作為一種教育思想或者教育方法,其必然具備自身發展規律,單純依靠黨的方針政策的推動,也必然無法使養成教育研究走向深入,走向科學 化;另一方面,黨的政策方針也無法在廣度和深度上滿足一項學術研究的指導要求,而這恰恰是從事養成教育研究的學者所要獨立思索和探討的問題。其次,問題導 向突出,急功近利和實用主義的立場較為明顯。研究成果多以自身從事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問題為指向,問題指向哪里便探討到哪里,這不僅不是 理論與實踐的高度結合,而且是對學術探討的誤讀。“從學理上說,沒有個別就沒有一般,沒有敘述就沒有建構,沒有一個個活生生的事例就沒有對象化的研究客 體。從實踐上看,沒有真正理論上的充分解釋力,問題的解決實際上是我們的一廂情愿。”第三,批判立場的缺位,這也是養成教育研究缺少學術獨立性的直接后 果。因為大家都順著一個導向,甚至具體的學術問題指向都依靠政策的指引,所以不同的聲音就比較少。“沒有批判就無所謂對話,沒有對話的研究是僵硬的研究, 不可能因豐富而充滿生機。在這個意義上講,拒絕批判也就意味著拒絕發展。”
  3.關于養成教育研究的學術成果
  養成教育研究的成 果在數量上呈加速增長的喜人的局面,無法掩飾其在成果形式和質量等方面的隱患和不足。具體而言,筆者認為其不足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其一,成果形式方 面以短平快的論文較多,專著較少;年度學位論文中碩士論文較多,博士論文少。 雖然在近年來,出現了一些養成教育研究方面的專著,但是大多都是關于幼年兒童方面的習慣養成的著作,偏重于養成教育實踐的訓練,如林格的《教育,就是培養 習慣》、梁志粲主編的《幼兒好行為養成教育叢書》等,但是對養成教育縱深理論進行探討的專注較少,更不用說十年磨一劍的傳世精品了。其二,在養成教育的實 證研究方面,一些期刊仍然在繼續刊發一些缺乏新意的、如同工作總結的 經驗之談,甚至是一些老生長談的教科書式的常識。有關養成教育的個案研究、大數量的樣本調查、實證數據分析成果較少。其三,在學術刊物的支持方面,刊發養 成教育文章的高級別、高質量的學術期刊較少;刊物偶發較多,專欄文章較少。近年來核心期刊刊發養成教育方面文章,筆者在中國知網以“養成教育”為題名搜索,所得文獻數據顯示:《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5條、《思想理論教育導刊》l條、《學校黨 建與思想教育》l3條、《中國青年研究》1條。這些核心期刊雖然積極支持養成教育研究,畢竟力量有限,許多質量較高的綜合人文社科期刊刊發養成教育研究文 章較少;開辟專欄方面,《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與《當代青年研究》曾分別在1995年和2008年開辟專欄,刊發養成教育文章,其它刊物鮮見有此舉措。
   學術期刊是學術探討的前沿陣地,高質量學術期刊的支持對于一項學術研究來說至關重要。然而,缺乏高質量期刊的支持也表明了養成教育研究的稚嫩以及缺乏學 界對其的認可度,其中不乏“養成教育沒有什么東西可以研究”“只是換一種花里胡哨或時髦的說法而已”等偏激觀點。這對于有志于從事養成教育研究的學人來 說,多少有些尷尬,但也值得認真反思,從而激勵自身把事情做好,使養成教育在學界能有更多的學術話語權。
  回顧歷史是為了更好地走向未來,反思是為了更好地前進。改革開放以來,養成 教育的研究經過2O余年的發展,正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找回自己應有的位置。無論評說如何,養成教育研究都應該堅持自己獨特的研究對象和方法,并從古今中外 的道德養成思想中汲取營養,在理論上堅持兼收并蓄與創新,在實踐上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緊密結合,其走向科學化與規范化的道路也會是歷史的必然。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 快速論文發表網(www.6scc.cn)本中心和國內數百家期刊雜志社有良好的合作關系,可以幫客戶代發論文投稿.

投稿郵箱:ksfbw@126.com
客服Q  Q: 論文發表在線咨詢82702382
聯系電話:15295038833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

廣告推薦

文章評論

共有 0 位網友發表了評論

閱讀排行

推薦文章

最新文章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 综合 欧美在线视频|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 亚洲色欲色欲综合网站| 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国产成人网| 丁香五月综合久久激情| 在线综合亚洲欧美网站| 中文字幕乱码人妻综合二区三区| 美国十次狠狠色综合| 伊人青青综合网站| 天天综合网天天综合色| 色综合久久综合网观看| 在线亚洲97se亚洲综合在线| 色婷婷久久综合中文久久一本|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综合网| 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 六月婷婷国产精品综合| 久久婷婷激情综合色综合俺也去| 国产成人麻豆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婷婷久久综合| 亚洲精品欧美综合在线| 激情综合色综合久久综合| 狠狠色丁香婷婷久久综合| 亚洲欧美综合区自拍另类|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99啪ak|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 浪潮AV色综合久久天堂| 观看 国产综合久久久久鬼色 欧美 亚洲 一区二区 | 国产成人综合网在线观看|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vr综合| 伊人色综合久久|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网导航| HEYZO无码综合国产精品227| 色欲老女人人妻综合网| 久久99亚洲综合精品首页| 婷婷五月综合缴情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综合|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色欲久久久综合网| 国内偷自视频区视频综合|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2| 色悠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