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工作的科學化、信息化發展,在普及了信息技術的同時,也促進了其它課程的發展。在數字化環境下,開展小學科學學習交流,
對于促進學生的科學課程學習,提高學生的教學效率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數字化 網絡 信息技術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
程,學生作為整個學習活動的主體,在進行科學學習時,要
將探究活動作為整個學習工作的核心。同傳統的計算機輔助
教學相比,信息技術在小學科學學科中的應用有著本質的區
別。在傳統的計算機輔助教學中,教師通過演示“課件”來
進行教學,學生則是對“課件”中的內容進行觀察和學習,
整個教學過程實際上還是“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在教
學課程中融入信息技術,在科學學科教學模式中,信息技術
對傳統的教學觀念進行了改革,促進了新型教學方式的發展。
一、信息技術同科學課教學的整合促進了課堂教學質量
的提高
在科學教材中,普遍涉及到很多理論性的知識,例如 :
地球的公轉和自轉、風的形成、日食、月食、火山、地震以
及巖石的形成等,這些理論知識往往比較抽象,學生也無法
形成直觀的感受。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中,我們的老師往往單
純的進行口述授課,或者利用有限的多媒體來進行課程展示,
這樣的教學方法是十分機械性化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
感到燥乏味,也不能很好的進行理解。但是,將信息技術引
入到科學課教學中,對文字、圖形、圖像、聲音和視頻等教
學資源進行充分的利用,在教學課程中為學生創造出了多重
感官效果,學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課程知識。
以《火山與地震》一課的教學為例,在課程中,我先進
行多媒體課件的演示,利用多媒體課件中的聲像動畫效果,
學生生動形象的感受到了“火山、地震”的形成過程,隨后,
我將學生進行分組,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來進行討論,將自
己觀看動畫的感受描繪出來,進而回憶火山、地震發生時的
情形,對火山和地震的形成原因進行總結。在這個過程中,
學生之間進行了廣泛的交流,通過自己的理解和努力,對火
山和地震形成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
生在教學過程中感受到了快樂,同時也真正理解了抽象知識。
讓學生在寬松、和諧、自然的學習環境中暢想暢談,在學中
感悟,學中探究。
二、在信息技術與科學課教學整合的教學模式下,教學
內容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在我們目前所采用的小學科學課教材中,一些課程內容
編排的通實際生活相脫節,因而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同時,
一些課程內容在實際試驗過程中,操作性不高,同實際想脫
離。例如,小學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一課《油菜花開了》、
第二課《各種各樣的花》以及第五課《動物的棲息地》等課
程中,一些知識由于受到時間和空間條件的限制,在教學過
程中,學生普遍感覺到這些課程內容離自己的實際生活比較
遠,學生無法對課程中描述的自然現象進行感知,逐漸的覺
得這些科學知識比較無趣,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效
果也不理想。將信息技術同科學課程進行整合之后,利用信
息資源不受時空限制這一優勢,利用各種信息資源,為學生
提供了大量的感官想象,彌補了教材的不足,很大的提高了
教學效果。
以《養蠶》一課為例,課程中要求學生對蠶寶寶地生長
過程進行觀察,由于這一過程的時間跨度比較大,僅僅依靠
課堂教學時間是無法完成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要求
學生課下選擇蠶寶寶作為拍攝對象,每天在固定時間拍下當
天的情況,同時利用互聯網記錄下實驗探究的結果,當實驗
過程中遇到問題時,利用網頁做好相關記錄,教師通過學生
的記錄,就能夠很好的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同時也能夠對
學生遇到的問題進行解答,提出一定的指導意見等。利用這
樣的方式,學生親身經歷了整個課程內容,這也符合我們的
新課標要求。
三、信息技術同科學課教學的整合促進了學生的個性化
發展
在以往的小學科學教材編寫過程中,出于對大多數小學
生認知程度的考慮,在編寫內容上選取的比較寬泛,在教材
內容的設置上也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學生的個性也得
不到發展。在21世紀信息社會的時代背景下,學生個性化的
發展成為信息社會的主旋律,所以,現代科學課堂教學需要
圍繞學生來進行開展。
以小學四年級科學教材下冊第四單元第三課《巖石的組
成》為例,在該課程中,教師對課程內容進行了一定的處理,
最終利用教學課件來進行講述。在科學課程中,學生對巖石
標本進行了基本的研究和觀察,對巖石的基本信息進行了很
好的掌握,例如巖石的名稱、形狀以及顏色等。隨后,學生
借助互聯網絡搜集了各種巖石的相關資料,利用網絡對這些
信息進行記錄,并在網絡討論區里進行相關討論。最終按照
老師的要求進行總結性報告。雖然一節課的時間比較短,但
是我們的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收集到了很多有效的資料,了
解和學習了更多的知識,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與學生之
間,教師與學生之間形成了廣泛的交流,學生的溝通能力以
及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培養,實現了個性化發展。
四、信息技術同科學課教學整合實現了教師專業知識水
平以及教學水平的提升
在信息化的時代背景下,科學課老師的專業知識水平以
及教學水平也需要進行提升。因此,我們的小學科學教師需
要提升自我,對各個學科,包括生物學、地理科學、物理科
學等學科都有所涉獵,這樣才能更好的教育學生,對學生學
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解決。同時教師也需要及時的對各
科知識的最新資訊進行了解,根據科學技術發展的最新動態,
借助新技術,新知識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教學效果。
因此,我們的科學課教師需要樹立終生學習的觀念,不斷豐
富自己的知識結構,更好的做好科學教學工作。
總之,在數字化的教學環境下,我們要將不斷發展的信
息技術同科學教學進行融合,對傳統的小學科學教學進行改
革,在教學過程中積極的進行探索,讓信息技術更好的服務
于科學教學工作,促進小學教育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曹雨云。信息技術與小學科學教學的整合。《考試周
刊》-2013年72期
作者簡介:汪云(1979,07),性別:女,民族:漢族,籍
貫:江蘇溧陽,學歷:本科,職稱:小學高級教師,現工作
單位:研究方向。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 快速論文發表網(www.6scc.cn)本中心和國內數百家期刊雜志社有良好的合作關系,可以幫客戶代發論文投稿.
投稿郵箱:ksfbw@126.com
客服Q Q:
82702382
聯系電話:15295038833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實踐著,成長著,快樂著
下一篇:新課改下的中學化學課堂探究